申请国外大学越早越好吗?
“早”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你指的是申请的时间早晚,那当然越早越好——早到在高三就把所有的申请材料准备好,然后一并寄给院校。但这样的申请者大多还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除非你申请的院校和专业实在太“热”)。 但如果你指的是“准备申请的材料”的早与晚……那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首先你要搞清楚一点:申请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和是否及时并不是由学生本身来决定的。因为学生的申请材料是需要有学校提供的成绩单、在读证明、推荐信等文书材料来支持的。而这些文书资料的准备并不是学生单方面可以左右的。
比如,很多中国学生都有高分考进好学校的经历。但如果不是985/211或者成绩不是满分的话,往往就会错过名校申请。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学校提供的文书资料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自身的水平。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能早早开始准备的申请材料是学校和中介共同来决定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知道学校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申请材料呢? 这个嘛……我没办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校申请流程都存在着差异性。比如美国的大部分院校都是提前一年开放申请,但也有部分院校会提早两年开放申请,甚至有的学校是随申随批。 英国则是实行“先到先得”的申请原则。换言之就是越早申请越有可能拿到offer。 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普遍性的规律。首先我们最好能够在自己本科就读期间就明确好未来的留学目标。然后尽早跟学校打好关系。因为在本科阶段大部分院校还是很看重学生对本校的“归属感”的——也就是说你在本科四年期间参加过什么活动,获得过什么荣誉,完成了什么样的项目,有没有发表过论文等等都能够影响到你的申请材料。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本科阶段只是专心读好书就可以了!
另外有一点也需要提一提,那就是有些院校的部分专业是有明确说明申请截止日期和批次的。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就有分轮次审核制度的(虽然大部分院校都没有这么“奇葩”)。如果你在申请季开始之后才发现自己想申请的专业已经满位的话,那你就只能等下一轮了——不过这也意味着你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得知申请结果。所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