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有大专的?
1999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对职业教育进行重大改革,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长、职业教育工作部部长张承先同志提出“两免一补”(即免学费、免杂费、补助生活费)的建议;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1999年和2000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管理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把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据此,教育部先后批准设置了4所职业技术学院和6所高等专科学校[2][3]。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开展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重要起点,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和实践逐步成熟。
2000年以来,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教育部又陆续实施了职业院校就业准入制度和试点班等制度,推动了院校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企业和人力资源需求,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