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读大学会不适应吗?
先分享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前一阵子,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很久没有联系的学生小A的邮件,问我能否帮忙推荐一所大学就读。小A目前在国内某重点大学读大一,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觉得在重点大学也没有存在感,所以打算转学。但不同学校之间转学籍手续比较复杂,需要先在国内读大二,再申请国外的大学读大三,因为外国大学的学分是认可中国大学的学分的,这样就能直接转到新学校的相应专业就读了(从大一开始学分全部重新计算)。
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就回复了他,表示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并开玩笑地说可以线下见面聊(疫情期间只能线上)。没想到他竟然真的立刻飞过来了! 见到小A的时候,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内向腼腆的男生,说话的声音很小,感觉一点安全感都没有。而且我发现不管我说什么,他的态度永远是非常谦虚谨慎,语调永远都是小心翼翼,语气词永远是“嗯...哦...啊”居多。
跟他交流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他是带着一些负面情绪和压力来的——因为他身边的同学都是通过高考正常进的名校,而他却需要通过转学分这种方式来就读,从内心他还是希望自己能跟同学一样正常录取。这种内心的焦虑和挣扎让他总是显得有些拘谨和不自信。 在跟小A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很在意自己是不是比别人差,是不是让他人失望了,为此他常常一个人一个人地纠结,痛苦。其实以他的成绩和他自身的素质,完全能够被世界名校录取,但他的问题在于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了,以至于没有了自己主观的判断,处处委屈求全,事事缩手缩脚。
后来,我鼓励他要相信自己,别总把机会推给别人,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把握,人生是自己的,应该由自己掌控。同时也告诉他,父母对他付出非常多,从小对他寄予厚望,辛苦养大他也不容易,让他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 小A最终听了我的话,不再转学了,继续完成了国内的学业。
相信很多留学生在国外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小A这样的困境:语言不通,文化冲突,缺乏归属感,孤独寂寞冷等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得抑郁症。 所以,适应不良的问题其实是贯穿留学整个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