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有多少?
先抛结果。根据我的了解,以一所大学(京都工科大学)为例,学校官网显示的教职员信息是214人(包括大学院),其中教师190人、职员24人;而实际上,加上研究所等附属机构的人员,全校教员(日本人的叫法,老师)接近300人。
我认识的一位前辈,当年从该校的研究所毕业留校任教,当时正逢扩招,所以感觉学校的教职员数量应该比现在还要多一些。 那么,一个城市或地区到底需要多少名研究人员才能称得上“足够”呢?这实在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的供给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就平均数来看,我认为以一名研究人员平均培养5-6名研究生计算是比较合理的,而一名研究人员同时可能带有多名本科生。如果按这个比例计算,那么一个500人的研究团队大概需要150名的研究人员。 但这样的讨论其实没有太大实际意义,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对科研人力资本的需求本来就完全不同。
例如在美国全盛时期,据说每所研究型大学的教职员工数量都远远超过该校学生人数。而在日本,由于多年来一直实行少子化政策,高校经费紧张,师资供给一直很有限。
在我看来,日本的高校无论是规模还是地位都不及美国高校,但教学与研究水平却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 这恐怕就是因为美国高校能雇很多很多的研究人员,而日本高校只能精耕细作,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限的教职员工身上,从而尽可能提升每个人的产出所致。
简而言之就是,同样的资源,美国人可以雇很多人做很多事,日本人只需要很少的人去做很多的事——虽然做的事情可能比较少,但是每件都要做得更好。 多说一点题外话。除了研究人员之外,学术界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人才。比如从事政策研究、国际比较或者高等教育领域其他研究的研究者,以及为这些研究者提供支持的服务人员等等。这些人虽然没有发文章的压力,但对学术圈的知识生产同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要想真正搞清楚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国家学术界的人力资本是否充足,我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区分不同层级和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