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澳洲冬令时?
澳大利亚实行夏令时制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1986年以前还曾经实行过冬令时(类似中国过去的“调日历”) 那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呢? 其实这是二战的遗产之一…… 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为了刺激消费和制造业的发展,各国纷纷实施了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的政策。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澳洲也先后推出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GDP大幅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通胀。
到二战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的央行都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率大幅下降。然而战后重建又需要对经济进行刺激,于是各国又开始大量印制钞票……在这样的背景下,澳币对美元的汇率从战前的4澳元换1美元飙升至1944年的4.50澳元换1美元。
为了缓解这种汇率暴涨所带来的压力,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外汇管制政策,同时还在国际上积极游说,希望其他国家也能跟随美联储的步伐,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当时的国际环境相对宽松,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理会澳大利亚的呼吁。
就在这时候澳大利亚政府动了一个心思——既然你们不跟我配合,那我就自己来!于是他们率先在1941年开始将澳币的官方汇率调整为1澳元换4英镑,并在之后几年中反复调整,最终锁定在一个新的水平上:1947年12月3日,1澳元换4英镑。
当然,实行这样一个大幅度贬值的政策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进口商品价格暴涨,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为缓解这样的状况,澳大利亚政府一方面加大了关税的力度,另一方面推出了一套新的计划——夏令时计划。
在这个方案里,澳大利亚把本国的时间提前一小时,使日照时间加长,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增加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比例,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最终达到降低物价水平,提升民众生活水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