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什么?
这个问题好,我也一直琢磨。我觉得内容是一种导向,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要告诉给观众的。 当然,这个“观众”可能是真正的观者,也可能是艺术历史中的读者。 但不管是哪一种,“内容”都是一种传达——表达创作者某种主观意识或客观理念的载体。 所以我们解读作品、讨论作品,很多时候都是在讨论“内容”——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它的主题是什么。 不过,我认为好的作品不仅仅要有内容,更应该有形式。只有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会使一件作品真正活起来。
比如说这件《千里江山图》吧,我想它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它讲的是王希孟18岁的青春,讲他带着无限期许踏上的求艺之路。这条路上既有风光旖旎,也有荆棘丛生;既有过望眼欲穿的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如果说内容是这样,那形式呢?它是以线代笔,用丰富的线条进行绘染,在浓淡干湿中体现阴阳虚实;它以大观小,视角独特,远中近景层层递进又相互呼应;它疏密有度,上承苍穹,下启山川,给人留足了想象的空间。所以,这是件有内容有形式的好作品。
再说说这幅《万山红遍》吧,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作品。很多人说看不到主题,也找不到内容所在,于是评论说“无主题,无内容”。但我却以为,正因为它没有具体的主题和具体的故事,才赋予了观者最大的自由。就像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它给你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情感的共鸣,让你去领悟、去体会。这种“无题”“无言”之诗,难道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之一吗? 所以,形式也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好的形式,能够更好的承载和传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