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给小费用硬币么?
我来更正一个事实,德国是欧洲第一个实行小费制度的国度。 早在中世纪时期,德国就存在收取小费的惯例了。比如在酒馆里喝啤酒要付10%的啤酒税,以及酒保、服务员的劳务费;在旅店住宿需要支付一个金币作为“清洁费”等等(这些费用如今已经包含在住宿费里面)。
至于吃顿饭给个铜板或者银币作为“感谢费”更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古罗马人把德国称为“金钱的故乡”也是有道理的(Die Heimat des Geldes)。 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近代时德国的小费制度已经开始逐渐被废除。一战后,德国颁布《通用税法》规定餐饮消费无需再支付小费。到二战结束时,只有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以及高级餐厅还保留向顾客收取服务费(主要是酒费)的习惯。
因此可以说,今天的德国是在二战后期开始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付小费制度的。 那么,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效仿德国设置如此细致的付费制度呢?原因是很简单的——“成本与收益”。 在德国,由于历史上长期奉行的传统就是收取小费,所以商家和服务业从业人员都清楚,绝大多数顾客的购买力水平是怎样的——是愿意主动支付小费还是被动接受服务之后付小费。前者属于“自愿付费”,后者则是“强制付费”,而两者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强制付费”的成本要高得多,因为商家不得不请专业的财务团队核算每一笔收入的税额和支出费用;同时还要计算每项服务的报酬(如果服务人员的工资很低的话,那还得进一步分摊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最后还要通过一系列税务、法律手段来确保自己的收益。
而“自愿付费”则省去了许多麻烦,商家只需要做好最基本的账目就行了。 因为顾客本身就有愿意支付小费的意识,所以无论商家如何操作,最终受益的都是企业。当然,这种付费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税务部门,因为所有的收入都要纳上税! 一比较就会发现,采用哪一种制度成本到底是多少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其他国家的选择其实也很好理解——要么不设置这样的制度,要么就采用德国式的严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