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读完读什么条件?

干垠干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本科是学计算机的,当时对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很感兴趣,所以在读研的时候选择了智能信息处理这个专业。 我的研究生学校这个专业开了有四五年的时间了,算是比较久的一个专业,所以老师和学生对这个专业的认知度还算可以。 当时我们这一届一共10个人左右,3个保送的,7个考研的(包括我),保送的同学都是保送到本校本专业,也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我们这些考研的考生,一半以上都是考到本校本专业;剩余几个考生,有的考了北师大、南大等名校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也有个别同学考到华工(广州)和电子科大(成都)。

从我对这些同学的了解来看,大部分人读研之后的感觉就是,“原来这就是人工智能啊!” 有部分同学读研期间方向选择的是模式识别或者机器学习,因为涉及较多算法的学习和实践,如果没有一定编程基础和数学功底,确实很难跟上来。当然,不管什么学科,如果没打好基础,想要出成绩也是很难的事情。这部分同学其实压力会更大一些。

而像我和另外一部分同学,方向选的是智能感知,相对而言感觉比较“接地气”,虽然也涉及到很多理论方面的内容,但是很多内容与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处理等方面相结合,在应用层面能够更好的结合实际需求,因此也更容易出成果。

只要是认真踏实地把硕士课程学好,研究课题完成,发表文章顺利,拿到硕士学位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容群胜容群胜优质答主

专业硕士全国统一考试的初试科目设置一般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一般设置为4门,其中

政治思想理论、外国语和管理类及经济类综合能力为全国统考科目,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和200分,

专业基础课一般为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各专业学位的特点和各学科专业的需要确定和设置,主要为学科基础综合考试,一般为250分,

共计550分。

在试题内容上,试题将尽可能实现初试、复试科目试题内容全覆盖,而不是像过去两个阶段试题内容相对分离。这就对考生的要求提高了,考生不但在专业课上需下大功夫,初试科目也要认真准备。

考生的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其中复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充分重视起来。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一般在2015年3月底至4月间进行。招生单位在复试前对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招生单位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进行复试。

招生单位在国家确定的报名考生中,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初试合格考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