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哪些题目?
2016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公布了一份长达398页的本科课程报告,《通识教育——培养未来领袖的愿景与策略》(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首次公开了港校通用的「通用素养框架」,该框架由四方面组成,分别为分析思考、表达沟通、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视野及自我认知。
其中,对于「分析思考」方面的素养,包括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分析和评估信息的技能;对于「表达沟通」方面的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知书达礼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至于「文化视角」方面的素养则包括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待传统和现代性的态度以及性别视角等。
此外还有「全球视野」方面的素养,包括对国际问题的理解、参与全球事务的策略和能力、跨文化交流的技能等等;最后是「自我认知」方面的素养,包括独立决策、个人理财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可以看到,「通识」二字已经出现在各个课程的标题里,说明授课内容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比如同一个学科下面可能开设数个不同的专业供学生选择,每个专业学习方向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通识内容。
以科大经济学学士(BBA)专业的两个招生为例,一个是「全球管理」方向,另一个是「金融分析与决策」方向。尽管前者需要修读的课程数量多于后者,但却需要在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领域掌握相同或相近的基础知识。 可见,即使选择专业也不同,学生们还是有机会在共同的通识课上进行思想碰撞。而这种通识基础上的专业化教学能让学生对未来做更合理的规划,为将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