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圈子太小怎么办?
研究生的“小”不是指人数,而是指社交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你可以在里面尽情玩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恋爱或者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由于培养体制的原因(一个导师带几个学生),再加上多数人都选择了留校读博,所以身边能够聊的来的同学朋友并不多,甚至一个寝室的人兴趣爱好都很相近。这个时候可能会觉得研究生的“小”反而成了缺点。
但是,人越长大,能够遇到三观契合、兴趣相投的朋友越难,而且越优秀的朋友也越难认识。因为优秀的人往往具备两个特征:
1. 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能认清自己的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有主见且三观正的人很难遇到。而研究生恰恰就处于这样一个能遇到三观合得来朋友的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小”反而是优点。
当然,如果遇到了三观不合的人,也不妨做朋友,毕竟人的可塑性是极强的。只要不和自己最在意的点冲突,不妨大度一点,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说不定以后还能互相利用呢! 但是,如果遇到三观不正的人,那就得小心了,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价值观就会被他/她带歪!所以,遇到三观不合的人,保持距离才是明智之举。 三观的磨合和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思考和复盘。所以在读研期间,最好也能保持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多吸收新知识,多思考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三观。否则,很容易随大流,亦步亦趋,毫无自我。
一、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敢于和别人交谈,提高自己的谈吐技巧,要善于结交到好友和良师。
二、要认识到:有圈子,是必然的。如果有人能打破一切圈子,这个人可以无往而不胜。但任何人都是很难消灭圈子的。如果有人能够处理好人际圈子问题,这个人在现实社会里应该能混得不错。其实读研的圈子还是很大的,只要自己要主动去接触人,多出去走走,和同学老师关系处好的,其实圈子一点都不会觉得有压力,有很多更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玩一起搞课题会过的很好。
三、要善于拆解别人的圈子。别人的圈子总是有其特定的规则的。要从这种规则的空隙里找到切入点。比如,有一个圈子是由师兄弟5人组成的。这5个人感情铁得不得了,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打篮球。要加入他们的团队,你就不能不打篮球。这看似一个很严格的圈子。有一天,A向B说起C要开生日Party了,A问B是否一起去,可D和E都有事干不了。B觉得麻烦,就不想去了,结果A很不高兴。这时,假如有一个外人,帮忙去参加了C的生日Party,他立刻成了A和B的中间人,通过这件事,就能融入这个圈子了。所以,打破圈子需要一种智慧和能力,同时要多关心别人,乐于做好事。
四、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圈子的中心。这个圈子并不一定要和学术相干,可以是兴趣圈子、老乡圈子等。比如你喜欢足球,你可以组织一个活动,把学校的搞足球的人组织起来,请他们玩一次,这样大家就会很自然地把你当成圈子里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