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学什么文章?
首先,我想说的是日本的文庙(文学馆)很多!随便一个城市几乎都有人物纪念馆,文庙之类的。 其次,你想问的是日本研究中国什么吗? 我认为是“南宋”和“明代”两个朝代的文化和学术流变。原因如下:
1.“南宋”与“明”分别代表了汉民族的南人和北人(辽金元时期的蒙古人不算),两个时期的人口和文化代表了中国汉民族的主要部分;
2.这两个历史阶段的边界都很清晰,没有重叠,容易划分阶段;
3.无论是“南宋”还是“明”都没有开国太祖,有利于进行比较;
4.这两个时代距离现在有相对而言不远的距离,很多风俗习惯等都可以找到源头。 从学术上看,主要是从陆海通道看亚洲史的学者倾向于将唐朝作为研究的中心,而从陆路看亚洲历史的学者则多将汉朝作为中心。由于中国的史学传统重视中原王朝,所以这两者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但是,如果以“南宋”和“明”作为研究对象的话,那就出现了两个王朝,一个是汉族政权,另一个不是汉族政权(蒙元)。这就有可能出现一种新的研究取向——从民族/国家角度的研究。这种研究可能涉及到许多现代学术领域如族群、人口结构、国家形态等等。
另外,假如你要研究明或南宋的文化艺术(绘画、书法、文学等等),那你可以尽情地挖,因为现在的学界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果要研究政治制度或者经济,恐怕要费点心神了。 因为随着近代以来中国国力的上升,中华民族自信心大增,同时近代又是西学东渐最强烈的时代,所以很多学术领域的研究都被带上了“中国本位”的色彩。
比如,如果你要研究明朝的科举考试,恐怕就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中国。因为在西方,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也是被看作“古典文明”而备受尊敬的。你很可能要研究的对象就是亚非拉各国华人的考中进士者,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华文明在海外传播的“薪火”;而不是研究国内某几个文献里记载的某一个省份的某一个地方的某个村子里的第几个人中了进士。 是的,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