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移民越来越多?
欧洲自 2015 年开始全面开放,接纳大批难民的同时也引入了包容性移民政策;美国则从特朗普上台后不断收紧移民政策和配额;澳洲则在刚刚举行的选举中,由移民新政引发的种族主义言论成为了竞选焦点并成功左右了不少选民的决定。 从世界主要国家在移民领域的作为来看,“有限移民”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种大背景下,以技术移民为主的加拿大和以雇主担保移民为主的新加坡可谓异类——他们不但没有收紧移民政策,还分别发布了《2036 年人口前景》及《外籍劳工白皮书》,公开宣称要大幅增加移民人数。 这并非因为这两个国家不存在人口危机或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事实上,加拿大已经由于人口的迅速老龄化而面临生育率过低、劳动力严重紧缺的困境,新加坡也多次出现由于劳动力短缺导致企业叫苦不迭的情形。
然而,与其他国家限制移民的情况相比,加拿大的移民政策称得上是“放得很宽”。 仅今年年内,加国就已经通过联邦试点项目邀请近 4 万名申请人获得永居身份,另外还推出了各种特殊通道,面向海外人士快速批签。 新加坡的情况也有些类似——近年来尽管雇主担保签证的申请要求一直在水涨船高,但政府却依旧保持了高数量的配额,并在近期公布了计划,要在未来几年内吸收 50 万新移民,其中大部分将以家庭团聚方式入境。
其实,无论是加拿大还是新加坡,他们在吸引移民时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希望借助外来人才的贡献来弥补本国民众在技能上的短板,进而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 以新加坡为例,无论政府推出的绿卡政策如何调整,始终都保持着对优质人才的高容忍度,并且为这些人才提供了相当优厚的待遇。根据新加坡人力部的数据,过去十年内移民到新加坡并留在当地工作的永久居民(PR)家庭中,97% 的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公民(SC)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
可以预见,只要这些引进的人才能够保持高效的产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会随之上升,从而真正融入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 而对于加拿大而言,引进移民不仅有利于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还能获得巨额移民税收,此外还可以预期得到 11 亿加元的额外出口收益。
当然,除了经济和人口因素外,加拿大和新加坡在引进人才方面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基础,即认为移民对于本土经济和文化都有重要意义,应该加以欢迎和融合。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加拿大和新加坡在引进技术型人才方面步调一致,但它们对待高技能人才的看法却存在一定差异。
加拿大更倾向于将移民视为解决劳动紧缺问题的短期之策,因此对其专业技能并不要求与本地劳动者完全匹配,而新加坡则更希望通过移民实现本国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因而对移民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 可以说,在 “有限移民”的大环境下,加拿大和新加坡正在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吸纳移民来实现本国经济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