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和美国英国近吗?
这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上确实都离得不远,但实际上下面这几个国家根本谈不上什么“近”不“近”的。 因为这些国家的气候都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特别大,冬季气温很少低于0°C,夏季很少超过30°C。1月平均温度在-5℃到28℃之间,7月平均温度则在14℃到26℃之间;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都在900到1 450毫米之间(北京600到1 000毫米)。所以除了热带雨林地区,几乎没有明显的“冬季”“春季”“夏季”“秋季”之分——天气总是那样“暖洋洋”而“湿漉漉”的。
对于海洋性气候来说,“近”与“远”并没有实际意义。从伦敦到悉尼即使乘坐航班也要飞行6个小时,但是从悉尼到墨尔本坐火车就要花上近24小时了,因为这两个城市相隔数百公里之遥啊!同样,从堪培拉到霍巴特只要3.5个小时,然而却是从堪培拉到悉尼要飞1个小时呢…… 正因为如此,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很难有“远近”的概念,只感觉日子一天天地过,一年年复一年。
其实,上面说得太专业了,简单地说就是:在这几地上学上班,你只会感觉到“时间滴答滴答地溜走”,却不会像在中国一样,感觉到“今天周末啦,又可以宅在家里啦!”——因为在这些地方都没有星期几的概念!只有冬夏之分,没有春秋之别。
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关系
澳大利亚和美国相距11900公里以上,两国虽然不在同一个区域,但是在政治关系、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承认澳大利亚的主权独立,承认澳大利亚政府及其立法、司法、行政的合法性。
美国、澳大利亚与英国签订有《美澳新安全条约》,澳大利亚支持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益诉求。在美国总统轮换的160多年里,美国和澳大利亚只有过一次关系紧张期,即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任总统交接的时期,两任总统因为朝鲜战争对澳大利亚的使用方式方法不同出现了外交矛盾,其他时期里基本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在贸易方面,澳大利亚是美国的重要经济体,两国贸易往来的货物主要是矿产、羊毛、肉类食品以及化工、电子产品等,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1957年澳大利亚与美国签订《澳美双边协议》,1972年《澳新美协定》继续确认该协议的有效性,其核心内容是澳大利亚给予美国货物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免税或低关税的待遇,双方享受最惠国待遇。
澳大利亚与美国关系发展的历史
澳大利亚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40年,但是两国的交往从18世纪即已开始。19世纪的时候,大批的美国侨民前往澳大利亚,参加澳大利亚的“金矿潮”,此后形成了澳大利亚美侨会之类的自治组织。20世纪初,澳大利亚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经常举行军事演习。一战当中,美国与澳大利亚属于同一阵营。
二战当中,美国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盟友,美国的军队参与到抗击日本对澳大利亚侵略的战争当中,从1941年起,美国即有海军入驻达尔文港,澳大利亚则为美军提供战略物资的补给,还为美军提供人员,美军有部分战斗机为澳大利亚空防作战。美国对澳大利亚本土以及太平洋岛屿免除了中立条款的限制,美国将南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视为太平洋“民主自由堡垒”的一部分。在对日作战结束之后,澳大利亚与美国共同主导了南太平洋地区的重建工作,与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一道对日本的殖民地实行了托管。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与澳大利亚、菲律宾、新西兰结成了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体制,以防止社会主义在南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蔓延。美国开始正式在澳大利亚设立军事基地,两国军人在本土与亚洲地区保持共同训练。在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当中,向澳大利亚表示美国的对华政策与美澳同盟并行不悖,承诺在亚洲的军事安排不会削减在澳大利亚的驻军。80年代后期,苏联解体后,美澳军事同盟依然保持。
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同质性
澳大利亚在政治文化上与美国更为接近,澳大利亚实行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下院为众议院,上院为参议院,政府行政首长是总理,由议会选举中获得第一大党或第一大党派联盟的领导人出任。澳大利亚和美国一样,都是由白种人移民到原始的土著地区,而对原有居民实行残酷的屠杀和强制同化,形成了以白人为主体的单一民族国家,两个国家都被视为“年轻的国家”。澳大利亚实行西方民主制度,重视保护妇女、儿童、原住民的权利,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司法独立,重视贸易自由化,重视军人的社会地位。澳大利亚与美国一样,都是以文化教育、科学发明、宗教和艺术自由为目标,都实行市场经济和低税率制度,重视对外贸易交流,重视移民的吸引。两个国家都在国际上重视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和民主同盟,以自由、民主、人权作为国家的道德标准和外交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