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校师生比?
我们一般说“生师比例”,而不是“师生比”。 “生”——指的是学生,“师”——指的是教师。 生师比例=学生人数/教师人数(这个公式是假设每个学生都有且仅有一个老师,实际上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远大于1个学生);
比如:一所中学有30个班级,每个班50个学生,共有学生1500人。 老师的人数假设为200,那么生师比就是7.5:1 但是这是最理想的状况,现实情况远远不如理想状况。
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全校12个年级60个班,每班学生人数为120-150人左右,教师人数约为140名(不包括实习、代课等临时性教师),所以生师比约等于40:1——这还是考虑到有些老师一学期只带一个班的情况。 如果算上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校领导、主任、会计、校医、保安等),人均教育经费和生师比应该能降到合理范围,但这样计算意义并不大,因为经费是人头费+教学支出+日常开支,人员那么多,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可能连一间教室都不够。 我所了解的某些私立学校为了节省成本,个别年级甚至只有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均为兼职),这样的配置怎么教得好语文?怎么谈得上去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