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选什么样的导师?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一定不去选择现在所在的课题组!!! 搞科研,选择一个合适的老板有多重要呢? 打个比喻吧,一个好的研究导师就相当于一个优秀的教练,他(她)能够看到队员(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知道如何让队员扬长避短,在适合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而不好的导师就如同糟糕的教练一样,他可能根本不了解自己的队员(学生),甚至误用、滥用人,最终导致整个团队(学生)效率低下,个人也深受其害。
当然,良好的导师和学生之间也是相互选择的。我参加过无数次的面试,同样也被无数的学生面试过;看过成千上万的学生,同样也被成百上千的学生看过。所以,我认为双方是否匹配,从第一眼就能看出来了。这种匹配,不仅仅是能力上的匹配,更是性格上的匹配。 先说说我自己不幸的经历。我的硕士导师是学院副院长,人很不错,就是科研一般。我刚进校时,准备读博,恰好院长有个学生刚出国回来,需要找几个学生跟着做实验,我就成了其中之一。这个同学比较喜欢偷懒,而且性格又特别耿直,什么话都敢说,经常把院长气得半死。
但是,院长从来就没有生气的时候,总是笑呵呵地对待我们。有一次,我和院长的另一个学生同时向院长汇报实验数据,这个学生故意刁难,说了很多风凉话。可是,院长既不生气,也不反驳,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你说的这些问题我都考虑过了………”然后轻描淡写地把我们的实验错误全指了出来!当时真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虽然如此,这个课题组还是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我的实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由于我是调剂进来的,原本是没有名额限制的,只要我的实验数据能发表文章,就有机会获取学位。然而,当我发表了两篇论文后,学院以学生太多为由,拒绝了我的申请,非要我再读三年才能毕业!真是气死人。后来,我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调离那里。
再来说说我成功的经历。我博士期间换了新的实验室,遇到了良师益友。首先,我的博士课题是由我自主选择的,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由老师随意指定。我选了近年来兴起的神经网络方法来解决小样本问题,而老师则选择了主流的统计学习理论。两个课题各有千秋,都是很有竞争力的。
其次,我在读博期间发表的文章都是和我的导师以及师兄一起合作的,文章的署名次序是按照贡献大小而来的,没有人会有例外。所有人都非常积极地参与研究和讨论,没有人敢偷懒或耍滑头。最重要的是,我的博士生涯充满了愉快和美好的回忆,在那种宽松友好的氛围里,我们都成为了极好的朋友。
如果说读博是场马拉松的话,起点和方向的选择就像是一场预选赛,能够提前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制定相应的策略,肯定能比别人更快到达终点。 愿各位准博士们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组啊~否则真的是悔不当初!!!